首页 >
技术资料 > 钢的金相组织分析中晶粒度分类
钢的金相组织分析中晶粒度分类
2020-01-13 | 来源:本网原创
衡量晶粒大小的尺度。对钢而言,若不特别指明,一般是指奥氏体化后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,通常分8级,1级最大,8级最小
便携式金相显微镜是适用于现场多种大型工件的金相检查、失效分析的显微镜,它不用切割取样,可直接在工件上打磨、抛光,直接吸附在工件上观察组织的现场金相检验。使用范围广。在钢的金相组织分析中,我们经常会做晶粒度的评级,那么什么是晶粒度,下面为大家做一个介绍。
晶粒度
衡量晶粒大小的尺度。对钢而言,若不特别指明,一般是指奥氏体化后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,通常分8级,1级最大,8级最小,详见YB27—64
钢的晶粒度有以下几种:
(1)本质晶粒度 指钢加热到930±10℃奥氏体化并保温充分长的时间后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度。本质晶粒度表示钢的奥氏体晶粒在规定温度下的长大倾向,是制定钢的热处理规范的重要参考数据。
(2)实际晶粒度 指钢件在最后一次热处理(退火、正火、淬火)过程中,加热奥氏体化并保温后所实际得到的晶粒度;如为热轧(锻)材时,则指热轧终了时,其中奥氏体的晶粒度。实际晶粒度对钢的性能有密切的影响。
(3)起始晶粒度 是钢加热奥氏体化过程中,最初形成奥氏体晶粒的晶粒度。
晶粒度等级
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(ASTM)制定,并被世界各国采用的一种表达晶粒大小的编号。晶粒度等级N与放大100倍视野上每平方英寸内的晶粒度n之间的关系为n=2N-1。实际检验时,一般采用把放大100倍的组织与标准晶粒度等级图片相比较来判定。
上述便是钢的金相组织分析中晶粒度分类的相关内容,希望你能有了一定的了解。若有其他疑问,欢迎咨询我们。
责任编辑:上海显微镜厂 本文来源:本网原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