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详细介绍(十七)
低温制备方法
利用低温技术处理样品时,上述在室温制样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会大大减少。冷冻生物技术在生物样品的X射线分析研究中越来越重要,它大概是人们可望分析可溶性离子和元素的唯一途径。冷冻固定完全是个物理过程,能够显著地提高某些软生物组织的机械强度,水从液体转变为固体,抑制了生理过程,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溶性物质的移动,因此,它大概是在接近自然状态下保存生物组织的唯一方法。此外,样品在低温下分析,还具有另一些优点:污染速率明显降低;样品在电子束下损伤较少。所以,这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,它与与冷冻超薄切片技术大致相同,主要区别是一个着重考虑结构,另一个着重考虑元素分析。下面就这些区别作简单讨论。
固定:对样品做任何形式的化学固定都能引起膜的渗透性发生显著变化,从而引起元素的重新分布,因此,最好不作任何化学固定。如果为了保持结构而必须固定时,最好是进行对照研究,一半样品经过固定,用于形态学研究,另一半不经固定,用于微区分析。
包埋:为了便于进行切片,需将样品放在溶于生理亲合液的惰性物质中包埋,当样品被冷却时,包埋剂又可增加样品的机械强度,有利于切片。通常包埋剂有:琼脂、牛血清蛋白、右旋糖酐、聚乙烯吡咯烷酮(PVP)和浓度为10%~30%的羟乙基淀粉(HES)等。
冷冻保护:在冷冻过程中,即使是极小的组织块,实际上或多或少总会产生冰晶损伤的,使用冷冻保护剂渗透样品,可大大减少冰晶损伤。研究表明:常用的穿透性冷冻保护剂如甘油和二甲基亚砜,虽然可以减小冰晶尺寸,能较好地保存结构,但却会给细胞带来严重的生理损伤,而且这些物质挥发性低,如果使用冷冻干燥技术,则难以将其去掉,因此,不适用于X射线分析。聚乙烯吡咯烷酮(PVP)和羟乙基淀粉(HES)能明显地减少细胞中冰晶损伤,较好地保存结构,同时对组织的生理机能造成的干扰最小,而且它们又是较好的包埋剂,有利于切片,因此,是较好的冷冻保护剂。
冷冻方法:冷冻方法与冷冻技术一章讨论的基本相同,稍要注意的是:大部分生物材料进行X射线微区分析时,最好使用液氮,液态一氟二氯甲烷(84k)或含有8%甲基环乙烷的异戊烷(100k)冷却样品。如果进行含氯元素X射线分析,最好不要用碳氟化合物,否则微量卤族元素会留在冷冻样品中,影响分析结果。此外,组织冷冻一旦完成,应立即放入液氮中贮存或尽量保持低温以防止冰的再结晶。冷冻过程同样会引起可溶性元素的位移,但程度较轻。因为细胞内结冰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,这过程会有水的液相与固相共存的状态,此时,液体中电解质浓度显著增加,使膜的两侧附近的电化学梯度发生变化,因而反过来又造成某些离子的重新分布。
相关文章阅读
相关产品